新闻聚焦
News

大分子蛋白WB攻坚战,这些“坑”你别踩!

发布时间:2025-10-29

Western Blot的小伙伴们都知道,大分子量蛋白(200KD及以上)的检测简直就是一场噩梦。当你从SDS-PAGE转到NC/PVDF膜上,满怀期待地开始实验,结果却常常是——条带呢?我那么大的条带去哪了?

别急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分子量蛋白WB实验的那些“坑”和填坑方法。

d6b7a924-6cd7-425c-98bf-06762bc611cb.png 

为什么大分子蛋白如此特殊?

简单来说,蛋白分子量越大,其在WB实验中的行为就越“不可预测”。

首先,大分子蛋白在细胞内的丰度通常较低,这就像在人群中找一个2米以上的高个子——本来就少。其次,它们的结构更为复杂,更多的二硫键、复杂的空间构象,使得它们在样品制备和电泳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问题。

最重要的是,大分子蛋白在凝胶中的迁移率并非线性关系。在200KD以上,分子量的对数与迁移距离的关系曲线会变得平缓,这意味着微小的迁移距离差异就对应着巨大的分子量差异。

样品制备:一切从“温柔”开始

对待大分子蛋白,你得像对待初恋一样——既温柔又耐心。

裂解液选择:必须使用强效的裂解缓冲液!RIPA buffer是最低配置,对于核蛋白或膜蛋白,考虑使用含有SDS的裂解液。但要小心——SDS会影响后续的BCA定量,所以最好用Bradford法进行定量。

还原剂使用β-巯基乙醇还是DTT?对于大分子蛋白,推荐使用新鲜配制的DTT,因为它的还原能力更强,能更有效地打开复杂的二硫键网络。

煮沸步骤: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。对于200KD+的蛋白,不要煮沸5-10分钟!这会导致蛋白聚集、形成不溶性复合物。建议在95-100°C加热3-5分钟,或者对于特别敏感的蛋白,70-80°C加热10分钟。

d9177785-3d19-4a45-b9e6-6475a7897c3f.png 

*蛋白质样品制备流程

小贴士:在样品缓冲液中增加SDS的终浓度(可达4-5%),有助于更好地包裹大分子蛋白,防止聚集。

凝胶选择:门当户对很重要

选择正确的凝胶浓度对于大分子蛋白的分离至关重要。

梯度胶是首选4-20%或4-12%的梯度胶能提供更好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条带。梯度胶的孔隙从上到下逐渐变小,使得不同大小的蛋白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孔径中得到最佳分离。

86171f36-043b-4fc1-a5db-9c6a02f890a3.png 

单一浓度胶也可行:如果使用单一浓度胶,6%或8%的分离胶适合200KD以上的蛋白,但要注意电泳时间需要相应延长。

制备技巧:确保凝胶充分聚合(聚合时间不少于1小时),但也不要超过24小时使用,以免凝胶结构发生变化。

 

电泳条件:慢工出细活

 

对于大分子蛋白,电泳条件需要精细调整。

电压选择:高电压会导致发热,使蛋白条带弯曲,特别是对于大分子蛋白。建议使用恒压模式,电压不超过100V,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,可适当增加至120-150V。

电泳时间:大分子蛋白迁移慢,需要更长的电泳时间。但时间过长会导致小分子蛋白跑出凝胶。解决方案是使用预染蛋白marker实时监控迁移情况。

缓冲系统:传统的Tris-甘氨酸系统对于200KD以上的蛋白分离效果有限。考虑使用Tris-乙酸系统,它的分离范围更广,特别适合大分子量蛋白。

电泳温度:最好在4°C冷室进行电泳,或者使用带冷却系统的电泳装置。高温会导致蛋白降解和条带扩散。

转膜:大分子蛋白的最大挑战

转膜是大分子蛋白WB中最容易失败的步骤!

image.png 

膜的选择PVDF膜对于大分子蛋白是必须的——它的机械强度更高,蛋白结合能力更强。使用前一定要在甲醇中活化至少1分钟。

转膜方式:湿转优于半干转!湿转能提供更均匀的电场和更好的散热,对于大分子蛋白的完整转移至关重要。

转膜缓冲液:推荐使用含SDS的转膜缓冲液(通常加入0.01-0.1% SDS),这有助于大分子蛋白从凝胶中洗脱。但同时要加入20%甲醇,防止SDS导致蛋白过度溶出。

转膜条件:对于200KD+蛋白,需要低电流长时间转膜。建议使用200-250mA恒定电流,转膜时间至少16小时(过夜)。如果想缩短时间,可以提高电流但必须确保良好的冷却——将转膜槽置于冰水混合物中。

转膜方向:这是一个小技巧但很有效——确保膜在凝胶的正极侧,蛋白从凝胶向膜迁移是“ downhill”过程。

抗体孵育:给大分子一点空间

封闭:使用5% BSA或脱脂牛奶在室温下封闭1小时,或者4°C过夜。对于磷酸化蛋白,BSA是更好的选择。

一抗孵育:建议在4°C缓慢孵育过夜,这有助于抗体更好地结合到大分子蛋白的表位上。

洗涤:增加洗涤时间和次数——每次5-10分钟,洗涤4-5次。大分子蛋白可能产生非特异性结合,需要更彻底的洗涤。

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
问题1:无信号
可能原因:转膜不完全;抗体无法识别变性表位
解决方案:使用可逆染色剂(如Ponceau S)确认转膜效率;尝试不同克隆号的抗体

问题2:条带在凝胶底部堆积
可能原因:蛋白未充分溶解;分子量标准不准确
解决方案:优化裂解缓冲液;使用预染蛋白marker

问题3:条带弥散
可能原因:凝胶聚合不均匀;电泳温度过高
解决方案:确保凝胶新鲜制备;在冷室进行电泳

问题4:高背景
可能原因:封闭不充分;洗涤不彻底
解决方案:优化封闭条件;增加洗涤次数和时间

进阶技巧:验证你的结果

当你终于看到条带时,别忘了验证它确实是你想要的蛋白:

1. 使用siRNA敲低目标蛋白,确认条带消失或减弱

2. 使用过表达系统,确认条带增强

3. 尝试不同来源的抗体,看是否能得到一致的結果

4. 对于已知有修饰的蛋白,使用相应的酶处理(如磷酸酶)

写在最后

大分子量蛋白的WB实验确实充满挑战,但通过系统优化每个步骤,完全可以获得漂亮、可重复的结果。记住,耐心和注意力细节是成功的关键。

说到WB实验的每一个细节,选择合适的试剂与解决方案同样重要。在优品WB,我们深知大分子蛋白WB的痛点,专门优化了一系列高品质WB相关产品,从高效的裂解液到高结合能力的PVDF膜,从灵敏的ECL底物到精准的分子量标准,都为帮助科研工作者攻克200KD+蛋白的检测难题而设计。

image.png 

优品WB提供的转膜缓冲液配方经过特殊优化,能显著提高大分子蛋白的转膜效率;我们的PVDF膜具有更高的蛋白结合能力和机械强度,特别适合大分子蛋白的检测;而增强型ECL底物则能检测到更低丰度的大分子蛋白。让专业的产品助力你的科研之路,让大分子蛋白不再成为你的“噩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