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聚焦
News

WB 干货 | 一抗回收再利用:你的实验经费省了又省!

发布时间:2025-08-11

做Western Blot的小伙伴们都知道,一抗(Primary Antibody)可是实验中的“奢侈品”——价格不菲,用量却不少。每次用完直接扔掉?那可太心疼了!回收再利用就成了实验室里的常规操作。
图片


一、一抗回收:能省,但别乱省!

1.一抗回收的常见方式
回收一抗通常有两种方式:
4℃短期回收:做完WB后,把一抗从膜上回收,加叠氮化钠抑制细菌生长,放4℃保存。
-20℃长期冻存:如果短期内不用,可以冻存,但反复冻融可能会影响抗体活性。

2.能重复用多少次?
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经验告诉我们:
普通一抗(如β-actin、GAPDH等):通常可回收使用3-5次,甚至更多(取决于抗体质量和保存方式)。
高灵敏度/低丰度蛋白抗体:可能2-3次后信号就开始减弱,不建议过度回收。
磷酸化抗体(如p-AKT、p-ERK):稳定性较差,一般1-2次后就要谨慎使用。
关键点:每次回收后,建议做个阳性对照,看看信号是否明显减弱,避免假阴性!


二、影响一抗寿命的4大因素

  1. 抗体本身的质量

    单克隆抗体通常比多克隆抗体更稳定,回收次数可能更多。

某些抗体(如磷酸化抗体)容易降解,回收后活性下降更快。

2.保存条件

4℃保存:适合短期(1-2个月),但需加NaN₃防污染。
-20℃冻存:长期保存可行,但反复冻融会损伤抗体。
分装冻存:如果抗体很珍贵,建议分装成小份,避免反复冻融。

3.实验操作

膜上残留的封闭液或洗涤液可能影响抗体稳定性,回收前建议用TBST稍微漂洗一下。

抗体稀释液:有些实验室会用含BSA或脱脂奶粉的稀释液,回收时可能带入杂质,影响下次使用。


4.抗体浓度

高浓度抗体(如1:1000稀释)回收后可以继续使用,但信号可能会逐渐减弱。
低浓度抗体(如1:5000以上)回收后可能需要适当提高浓度,否则信号可能不够强。


图片


三、如何判断回收的一抗还能不能用?

1看型号强度
每次回收后,跑个阳性对照,对比新旧信号:
如果条带依然清晰,恭喜,还能继续用!
如果信号明显变弱,建议换新抗体,否则可能影响实验结果。

2看背景噪音
如果回收后背景变高,可能是抗体降解或污染,建议弃用。



四、实验室省钱小技巧

1.分装保存

新抗体到货后,按50-100μL/管分装冻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
2.优化抗体稀释比例

有些抗体说明书建议1:1000,但实际1:2000也能用,可以试试最低有效浓度,延长使用次数。

3.用便宜的抗体做预实验

如果只是做初步筛选,可以先用性价比高的抗体,确认目标蛋白后再用高端抗体。

4.和实验室小伙伴“拼抗体”

如果实验频率不高,可以和同课题组的同学共用抗体,减少浪费。


回收一抗,理性省钱!


✅ 普通抗体(如内参):可回收3-5次,但每次都要做对照验证。
⚠️ 高灵敏度:建议1-2次后更换,避免信号丢失。
❌ 出现信号减弱、背景升高:立刻停用,别因小失大!

记住: 抗体回收是为了合理节省经费,而不是牺牲实验质量。该省则省,该换则换,才能让WB跑得又稳又漂亮!


图片

不想频繁回收抗体?试试优品生物的高稳定性WB抗体!

虽然回收抗体能省钱,但如果抗体本身稳定性差,回收几次后信号就没了,反而得不偿失。优品生物的采用高纯度制备工艺,具有以下优势:
✔ 高特异性——条带清晰,背景干净,减少假阳性困扰
✔ 高稳定性——
4℃保存时间长,回收后信号衰减慢
✔ 多种包装规格——
提供小包装(如20μL试用装),避免浪费
✔ 覆盖全面——
内参、磷酸化抗体、稀有靶点一应俱全


与其反复回收不稳定的抗体,不如一开始就选择更耐用的!